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2篇
  免费   934篇
  国内免费   1250篇
化学   2453篇
晶体学   106篇
力学   427篇
综合类   180篇
数学   795篇
物理学   211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159篇
  2017年   135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239篇
  2013年   198篇
  2012年   212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218篇
  2009年   210篇
  2008年   267篇
  2007年   217篇
  2006年   204篇
  2005年   217篇
  2004年   216篇
  2003年   169篇
  2002年   171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165篇
  1999年   172篇
  1998年   173篇
  1997年   192篇
  1996年   201篇
  1995年   177篇
  1994年   168篇
  1993年   158篇
  1992年   120篇
  1991年   113篇
  1990年   89篇
  1989年   84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6篇
  1974年   3篇
  1959年   7篇
  1957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有机化合物作为可充电器件的电极材料可以通过自身电活性部位电荷状态的变化来实现本征的氧化还原反应。除了锂离子电池外,有机电极材料还可以用于其他离子半径更大的金属离子电池(如Na+、K+、Mg2+、Zn2+等)。有机电极材料还具有诸多优势,比如结构多样、成本低廉、资源丰富和可持续性高,易于通过适当的材料设计调整其性能等,已被证明在可充电器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然而,有机电极的实际应用仍需要解决一些关键问题,例如导电性差和在常规有机电解液中溶解等。本文介绍了各种具有不同氧化还原活性中心的有机电极材料及其反应机理,包括有机硫化物、有机自由基、亚胺类化合物、偶氮化合物和羰基化合物;重点总结了有机羰基化合物电极材料在性能改善方面的策略以及近5年在可充电器件中的应用;最后,讨论了有机电极材料需要应对的挑战以及未来的机遇。  相似文献   
32.
以g-C_3N_4-TiO_2为光催化阴极,耦合生物阳极进行光催化还原硝酸盐研究。考察了空穴清除剂、曝气条件、生物阳极对光催化还原硝酸盐的影响,并对还原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曝氮气、有生物阳极时硝酸盐去除效果最好,空穴清除剂对硝酸盐还原影响较小。反应210 min后硝酸盐去除率为72.57%,副产物亚硝酸盐浓度为0.31 mg·L~(-1),氨氮未检出。经重复实验后,负载的催化剂不脱落,催化剂活性基本不变,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33.
采用氢氧化物共沉淀和熔盐法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得到了电化学性能优异的富锂锰基Li_(1.5)Ni_(0.25)Mn_(0.75)O_(2.5)正极材料。借助X射线衍射(XRD)分析、扫描电镜(SEM)、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电化学阻抗谱(EIS)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等表征手段对材料的颗粒形貌、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XRD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完善的α-NaFeO2层状结构(空间群为R3m)和较低的Li~+/Ni~(2+)阳离子混排。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该材料的首次不可逆容量损失较小,且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能十分优异。具体而言,在2.0~4.8V,0.1C时的首次不可逆容量损失为50mAh·g~(-1)(首次库伦效率84%);在10C时的放电比容量还能达到102mAh·g~(-1);在0.5C下循环100次后,放电比容量为205mAh·g~(-1)(容量保持率90%)。  相似文献   
34.
教学评价要与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整合起来。以化学教师教育课程群的主干课程"化学教学论实验研究"为例,将国外教师表现性评价方案本土化后,形成"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的表现性评价量表。结合国内本门课程教学模式特色,将量表的使用镶嵌于该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清晰的表现性目标、具体的表现性任务、明确的评分规则,解困该课程学习者众、指导者寡、教学要求高、课时少的窘境,从而将表现性评价理念落到实处,促进职前化学教师自我引导的专业学习,促进课程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35.
对"基于学科观念的化学教学"研讨主题下"溶液的配制及分析"的9节"同课异构"进行了比较分析。以学科观念的构建为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依赖一定的情境载体,形成清晰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在理性思维中逐步深化知识和形成观念是教学设计的关键。  相似文献   
36.
利用原位聚合分子印迹技术,以3-氨基苯硼酸(3-ABBA)为功能单体,利巴韦林(RIB)为目标分子,以硼酸和顺式二醇在不同酸碱度条件下可逆形成环内酯键为原理,在玻碳电极表面原位聚合形成利巴韦林分子印迹膜,研制了测定利巴韦林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差分脉冲法(DPV)对印迹膜性能进行研究。DPV测试表明:在最优实验条件下,利巴韦林的浓度在5.0×10~(-8)~1.0×10~(-5)mol/L范围内与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95 3,检出限(S/N=3)为1.5×10~(-8)mol/L。特异性实验表明制备的传感器对利巴韦林的选择性良好。该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可用于食品中利巴韦林的检测。  相似文献   
37.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直是政府组织十分关注的问题。当前,在公共卫生事件出现高频率的发生几率后,健康教育工作已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从宏观角度来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一个涵盖范围十分广泛的事件内容,其事件包含了多个可预测与不可预测的突发状况,也包含了任何地点、任何社会群体以及任何事件当中,因此在健康教育上,需从宏观范围进行全面计划,以系统式方式对各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出针对性教育,且对教育内容作出可行性评估,切实保障健康教育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一定的作用及影响力。对此,为进一步探讨该话题,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教育基本策略展开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38.
利用拉曼光谱子空间重合对修正液中氯代烃成分进行识别分析。通过计算混合卤代烃组分与标准样品数据库拉曼光谱之间的子间空夹角,依据夹角变化排列筛选出含有最少标准样品数目的子空间,该子空间所含的标准样品组成为待定性混合氯代烃组成,从而实现对混合氯代烃组分的定性分析。将该方法用于修正液中氯代烃的成分定性分析,准确率达100%。该方法操作简单,检测时间短,准确率高,适用于多组分混合体系中的物质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39.
王越  杨向东 《应用数学》2017,30(4):946-952
在允许随机序列上密度无限且减弱权函数是凸函数的条件下,采用新的方法得到C_α中随机指数函数系完备性的充分必要条件,其中C_α是定义在R上的复连续函数构成的加权Banach空间,且要求函数在一致范数下当t→∞时以f(t)exp(-α(t))趋于零.  相似文献   
40.
细胞是生物体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常规检测群体细胞的方法往往会掩盖细胞间的个体差异,因此亟需发展高效的单细胞分析策略,深入研究细胞生命活动过程,揭示疾病发生发展机制,推动个体化诊疗.超微电化学传感器具有尺寸小、灵敏度高、时空分辨率高等特点,在单细胞实时动态监测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微纳电化学传感器在电极制备、高性能传感界面构建、理论分析等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且在单细胞实时监测及相关细胞机制研究方面取得突破.然而,单细胞内环境复杂、活性分子浓度低且随时空高度动态变化,这对微纳电化学传感器的灵敏度和选择性等综合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课题组长期从事基于微纳电化学传感的单细胞与亚细胞实时动态监测研究,本文主要介绍了我们近10年来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挑战与机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